醫藥高景氣賽道業績穩健 布局創新和強剛需
摘要: Q3疫情反復的影響已被市場預期,頭部公司經營更穩健。三季度以來,國內多地疫情散發仍有反復,但是相比上半年對強復蘇的樂觀預期,市場已合理下修對下半年的業績預期。從Q3前瞻情況來看,
Q3疫情反復的影響已被市場預期,頭部公司經營更穩健。三季度以來,國內多地疫情散發仍有反復,但是相比上半年對強復蘇的樂觀預期,市場已合理下修對下半年的業績預期。從Q3前瞻情況來看,部分強剛需領域由于Q2疫情,Q3仍呈現環比改善狀態。其中,預計Q1-3業績增速超過20%的公司有:康龍化成(行情300759,診股)(non-IFRS)、邁瑞醫療(行情300760,診股)、大參林(行情603233,診股)(扣非)、普門科技(行情688389,診股)、安圖生物(行情603658,診股)、健帆生物(行情300529,診股)、心脈醫療(行情688016,診股)等;預計超過30%的有和元生物(行情688238,診股)、泰格醫藥(行情300347,診股);預計超過40%的有海泰新光(行情688677,診股)、愛博醫療(行情688050,診股)、開立醫療(行情300633,診股)、金域醫學(行情603882,診股)、愛美客(行情300896,診股)等;預計業績增速超過50%的公司有:藥明康德(行情603259,診股)(non-IFRS);預計翻倍以上高增長的有凱萊英(行情002821,診股)、博騰股份(行情300363,診股)、萬泰生物(行情603392,診股)、昭衍新藥(行情603127,診股)等。(更多前瞻請參考附表1.)。
政策面影響先抑后揚,創新支持進入驗證期。我們此前報告指出,2022年下半年的政策處于提速、擴面窗口期,目前來看,7-9月已出臺或實施多項集采,且涉及骨科脊柱類、電生理、IVD生化、牙種植體等多個首次集采品類。節奏上,Q3集采政策承壓但靴子已逐步落地,進入Q4后各項創新支持類政策(國談、DRG創新除外支付)將步入驗證期,隨著越來越多的品類集采影響進入后周期,財報筑底回升,4季度至2023年政策影響或先抑后揚。
重估集采后周期品種,優選具備二次增長潛力的標的。在2018及2020年集采政策開啟以來,制藥及耗材領域已分別歷經了4年以及2年的政策周期,部分細分領域,諸如化藥口服及注射劑大品種、冠脈支架、人工晶狀體等已逐步進入集采后周期。部分品類未來受到集采負面影響有望邊際減弱,“價”的負向壓力見底,“量”的正向驅動重啟,股價已被過分貼現的品種,存在一定估值修復的可能,而對于那些具備第二增長曲線的標的,則更有望獲得迎來更大的空間。
布局創新和強剛需。1、制藥——Biotech商業化/研發進展:康方生物、榮昌生物(行情688331,診股)、百濟神州(行情688235,診股)、科濟藥業;傳統藥企存量業務/轉型進展:恒瑞醫藥(行情600276,診股)、受益標的華東醫藥(行情000963,診股) ;2、醫療器械——新基建保障下業績穩?。哼~瑞醫療;滲透率+國產率雙低:澳華內鏡(行情688212,診股)、開立醫療; 3、消費醫療——疫情影響下業績韌性更強:愛爾眼科(行情300015,診股)、愛美客、愛博醫療 ;4、藥店——疫情復蘇業績彈性漸顯:大參林、一心堂(行情002727,診股);內生外延并舉驅動:益豐藥房(行情603939,診股)、老百姓(行情603883,診股)。
風險提示:疫情影響超預期。

集采,疫情